52个月病情零进展!DC细胞疫苗大显身手,强力拉长脑瘤、乳腺癌、肠癌等生存期
树突状细胞(DC)疫苗帮助患者52个月病情零进展,强力拉长脑瘤、乳腺癌、肠癌等生存期
细胞疗法(如以载有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作为治疗性癌症疫苗),为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。就在2025年1月23日,一则令人振奋的医学成果重磅亮相!国际权威期刊《血液学与肿瘤学杂志》报道了一项“应用WT1-mRNA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、恶性胸膜间皮瘤、转移性乳腺癌及其他实体瘤的临床结局”的研究。
该研究对WT1mRNA电穿孔自体树突状细胞(WT1mRNA/DC)辅助疫苗接种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可行性、安全性、免疫原性和临床活性进行了评估。结果显示:该疫苗耐受性良好,没有全身毒性的证据,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。这一成果无疑是医学领域的重大飞跃,为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!
▲截图源自“BMC”
《血液学与肿瘤学杂志》揭示:WT1-mRNA树突状细胞疫苗,显著延长胶质母细胞瘤、间皮瘤、乳腺癌等患者总生存期
《血液学与肿瘤学杂志》报道的这项I/II期临床研究(NCT01291420),共入组39例接受标准疗法后预后不良的晚期实体瘤患者,入组接受WT1-mRNA/DC疫苗辅助治疗。
结果显示:在总共39名可评估患者中,疾病控制率和总体反应率分别为74.4%和12.8%。13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(OS)为43.7个月,12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41.9个月,10名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48.8个月,与文献报道的历史对照(16.0个月、37.2个月和23.4个月)相比,均有改善(详见下图)。此外,与在任一时间点未得到疾病控制的患者相比,8周时病情稳定、6个月时病情得到控制的患者的OS更长。
▼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(OS)
▲图源“J Hematol Oncol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▼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(OS)
▲图源“J Hematol Oncol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▼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(OS)
▲图源“J Hematol Oncol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树突状细胞疫苗助力胶质母细胞瘤患者,肿瘤显著消退
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(GBM),作为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(CNS)肿瘤,在原发性CNS肿瘤中占比达16%,在所有神经胶质瘤里更是占比54%。它具有极强的侵袭性,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15-17个月,5年生存率低至5%。尽管针对GBM的治疗方案,科研人员已历经数十年钻研,但复发率依旧居高不下,高达90%,肿瘤通常在6-8个月内就会卷土重来。
一般而言,4级胶质瘤的标准治疗(SOC)方案为全切除术,术后跟进放疗(30次,每次60Gy),同时使用替莫唑胺,之后再进行辅助替莫唑胺化疗。然而,因缺乏创新性治疗手段,近20年来,这一治疗方案几乎未曾改变。但值得庆幸的是,近年来免疫疗法蓬勃发展,像是树突状细胞疫苗,宛如一道希望之光,为这类患者带来了全新的生机!
自体肿瘤裂解物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疫苗(DCVax-L)便是一种新兴的免疫疗法,它巧妙地将患者自身肿瘤与树突状细胞相结合,以此激发强大的抗肿瘤反应。在3期试验中,DCVax-L展现出极为显著的生存益处。相较于其他药剂,运用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递送载体,能够引发更为广泛的免疫反应,其中涵盖了极为多样化的T细胞群。
《神经外科杂志(Journal of Neurosurgery:CaseLessons)》曾报告过这样一则病例:一名患有IDH突变型4级星形细胞瘤的患者,接受了DCVax-L治疗与SOC辅助放化疗后,随后肿瘤显著消退,并恢复到术前功能和生活质量。手术后1年,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,肿瘤消退情况稳定,无复发迹象,为同类患者的治疗带来了鼓舞人心的示范。
本例患者是一位34岁的男性,因在4个月内多次出现短暂性头晕、眩晕、头痛,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活动而就医,就诊时的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局灶性缺陷,随后他接受了脑部磁共振成像(MRI)治疗,结果显示右额颞叶和岛叶区域有一个大的异质性增强病变,被诊断为大型额岛叶颞叶肿瘤,可能是高级别肿瘤(详见图1)。
▼图1 轴向T2加权(A和B)和轴向T1加权后钆(C)图像
▲图源“JNS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注:影像学检查显示:该患者右额岛叶颞区有一个混合T2高强度和等强度区域,并伴有不均匀增强,对应于高级别胶质瘤。
一周后,他接受了睡眠开颅减瘤手术,以减去肿瘤的右颞叶部分,术后影像学显示残留肿瘤主要位于额叶和杏仁核。肿瘤组织病理学报告为异柠檬酸脱氢酶(IDH)突变甲基化4级星形细胞瘤(CNSWHO4级)。术后,患者依照Stupp方案,同步接受了标准治疗(SOC)中的放疗与替莫唑胺治疗,随后进行了6个周期的辅助替莫唑胺治疗。在此期间,患者还接受了DCVax-L治疗。
结果显示:MRI监测成像提示,该患者右额叶残留肿瘤(详见图1A)发生囊性转化,随后额叶残留肿瘤缩小;而杏仁核中的残留肿瘤已完全消退(详见图2B)。术后1年,囊性区域自上次研究以来进一步缩小,没有复发的迹象(详见图3)。患者临床状况良好,已恢复术前功能,并能全职工作。
▼图2 轴向T2加权(A)和T1加权后钆(B)图像
▲图源“JNS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注:
①图3影像学图像显示:该患者颞叶切除腔前方右额叶中存在一个边界清晰、信号均匀的非增强囊状区域,位于先前显示的残留肿瘤区域(白色箭头)。
②图3C(轴向T2加权图像下方):先前显示的位于切除腔内侧的杏仁核中的残留肿瘤成分,也不再明显(黑色箭头)。
▼图3 轴向T2加权(A)和T1加权后(B)图像
▲图源“JNS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注:
①图4显示:该患者自上次检查以来,右额叶中边界清晰、未增强的囊性区域(箭头)的尺寸有所缩小。
②图4C(轴向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图像)显示:该区域内容物的信号受到抑制(箭头),证实了其囊性性质。没有肿瘤复发的证据。
WT1/MUC1-DC疫苗联合CAT疗法,助十二指肠癌患者恶性腹水退散,肿瘤52个月未进展
十二指肠癌指的是非壶腹部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。它在所有胃肠道癌症中占比仅0.3%-0.5%,却具有高度侵袭性,在小肠内扩散迅速。根治性切除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,对于无法切除的十二指肠癌,通常采用化疗方案。然而,由于缺乏针对十二指肠癌的特异性化疗方案,且针对恶性腹水也尚无有效治疗方法,导致许多患者预后不佳,因此,迫切需要开发能够增强抗肿瘤免疫系统的治疗策略。
近年来,随着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出现,尤其是WT1树突状细胞疫苗(WT1-DC),为这类患者带来了希望。WT1-DC疫苗是依据人类白细胞抗原(HLA)检测结果,将适配患者的WT1肽(日本树突状细胞疫苗常用抗原,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)掺入培养的树突状细胞中,从而制备出与患者HLA相容且疗效更佳的“定制版”树突状疫苗,可用于实体瘤及血液肿瘤的治疗。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报告显示,Wilms肿瘤1(WT1)、粘蛋白1(MUC1)分别是免疫原性最理想和第二理想的肿瘤相关抗原(TAA)。因此,使用WT1和MUC1肽脉冲的树突状细胞(WT1/MUC1-DC)制成的疫苗,或许代表着针对多种癌症的可行且微创的治疗选择。
全球知名医学杂志《Cureus》曾报道过一个令人瞩目的案例:一位十二指肠癌腹膜播散并伴有恶性腹水的患者,经WT1/MUC1-DC联合CAT治疗后,腹水消失,且肿瘤在长达52个月(约4.3年)的时间里未出现进展。
该患者是一位72岁的男性,确诊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,十二指肠肿瘤活检确诊为腺癌,伴有远端淋巴结转移。此前,患者在接受胃空肠旁路手术后,采用S-1(一种口服嘧啶氟化物衍生药物)+奥沙利铂化疗方案,肿瘤虽有所缩小,但随后发生了腹膜播散。后续即便采用包含伊立替康的二线化疗方案,腹膜播散、恶性腹水和恶病质在给药第二个月仍迅速进展。腹部CT显示大量恶性腹水,以及十二指肠周围大网膜脏脂肪征(详见下图),最终导致化疗失败。遂入组接受了WT1/MUC1-DC(WT1和MUC1肽脉冲树突状细胞)+CD3激活T淋巴细胞(CAT)的过继细胞疗法(ACT)治疗。
结果显示:该患者在第6次治疗后,症状明显改善。第8次治疗后1个月,患者症状及癌症周围的恶性腹水都消失了。具体表现为腹胀、腿部水肿完全消失,食欲恢复,原发病灶和转移性淋巴结的缩小持续存在,腹膜播散的影像学表现在CT上不再明显(详见下图)。
值得注意的是,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治疗相关副作用,且能够恢复正常活动,此后每隔几个月继续接受该治疗作为维持治疗。截至目前,患者在首次给药后至少54个月内未再出现恶性腹水。
▼该患者DC联合CAT治疗前后的腹部CT对比
▲图源“Cureus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注:
①治疗前(图1A):十二指肠周围可见明显扩张的大网膜(箭头所示)。
②治疗后(图2A):腹腔内脂肪性粘稠组织大网膜已不可见。
③治疗前(图1B、C):因十二指肠癌扩散而出现大量腹水。
④治疗后(图B、C):十二指肠癌播散引起的腹水已消退;大量腹水导致腹压形成的右侧腹股沟疝持续存在。
小编寄语
癌症作为一种高度突变的复杂疾病,很难仅靠单一治疗手段,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。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是在权威医院(手术、放化疗等)传统治疗的基础上,结合患者病情、个体情况,突变靶点、经济状况等,辅助靶向药、免疫细胞治疗(如CAR-T、NK细胞疗法、DC疫苗)、电场疗法、质子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,以达到巩固传统治疗效果、降低肿瘤复发风险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、延长生存期等目的。
其中,树突状细胞(DC)作为唯一能激活初始T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,在机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DC疫苗就是利用其独特的免疫特性,来治疗癌症的方法!如果您对目前的治疗方案不满意,或想寻求树突状细胞疫苗等抗癌新技术的帮助,可将治疗经历、近期病理报告、出院小结等资料,提交至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,进行初步评估。
参考资料
[1]Berneman ZN,et al.WT1-mRNA dendritic cell vacc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multiforme,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, linkstatic breast cancer, and other solid tumors: type 1 T-lymphocyte responses are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outcome. J Hematol Oncol. 2025 Jan 23;18(1):9.
https://jhoonline.biomedcentral.com/articles/10.1186/s13045-025-01661-x
[2]Kamaludin A I,et al.Tumor regression following autologous tumor lysate–loaded dendritic cell vaccination immunotherapy: illustrative case[J]. Journal of Neurosurgery: Case Lessons, 2024, 8(2).
https://thejns.org/caselessons/view/journals/j-neurosurg-case-lessons/8/2/article-CASE24112.xml
[3]Yagawa Y,et al.Peritoneal Dissemination and Malignant Ascites in Duodenal Cancer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Adoptive Cell Therapy Using WT1-and MUC1-Pulsed Dendritic Cells and Activated T Cells With No Adverse Effects: A Case Report[J]. Cureus, 2024, 16(11).
https://www.cureus.com/articles/308954-peritoneal-dissemination-and-malignant-ascites-in-duodenal-cancer-successfully-treated-with-adoptive-cell-therapy-using-wt1--and-muc1-pulsed-dendritic-cells-and-activated-t-cells-with-no-adverse-effects-a-case-report#!/
扫描进患者病友群

肺癌|胃癌|肝癌|结直肠癌|胰腺癌
乳腺癌|脑瘤|淋巴瘤|儿童肿瘤等

相关推荐

早期肝癌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70%,科学管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早期肝癌术后五年生存率70%,术后管理指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早期肝癌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70%:科学管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愈见大"CAR"|得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晚期肝癌生存期翻3倍!FDA批准来恩生物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仅28天肿瘤显著消退!TIL疗法为宫颈癌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