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Nature Medicine》权威发布:TIL疗法让近四分之一胃肠道肿瘤显著缩小,还可暴击肺癌、宫颈癌等
《Nature Medicine》权威发布:TIL细胞疗法让近四分之一胃肠道肿瘤显著缩小,还可暴击肺癌、宫颈癌等
近期,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(NIH)在《Nature Medicine》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(TIL)疗法的里程碑式研究。研究明确显示,一种创新型的个性化癌症免疫疗法——肿瘤浸润淋巴细胞(TIL)疗法,显著提升了转移性胃肠道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,对结肠癌、直肠癌、胰腺癌和胆管肿瘤等均有作用。该疗法能够增强机体对癌症的免疫反应,尤其在与抗PD-1联合使用时,在胃肠道癌症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疗效。
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Steven A. Rosenberg医学博士称:“通过对常见实体癌应用基于细胞的免疫疗法,我们惊喜地发现癌症那看似坚不可摧的防御壁垒上,已然出现了一丝关键的裂缝。更为重要的是,我们已经掌握了进一步扩大这一突破口的有效方法。假以时日,我们定能彻底撕开癌症的防线,为患者带来真正的治愈希望!” 这一重大突破,无疑为全球抗癌事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,为无数被癌症阴霾笼罩的患者开启了一扇重生之门!
▲截图源自“Nature Medicine”
震撼发布:TIL疗法联合派姆单抗对多种胃肠道癌的显著疗效,近24%的肿瘤显著缩小
《Nature Medicine》报道的这项单臂2期临床试验(NCT01174121),共纳入91例难治性、错配修复功能正常的转移性胃肠道癌患者,涉及食道癌、胃癌、胰腺癌、结肠癌和直肠癌。这些患者此前虽接受过中位数为4种的治疗方案,但病情依旧恶化。入组后,患者按照淋巴细胞清除化疗和高剂量白细胞介素-2(IL-2)的方案进行给药(此为正在进行试验的三个队列),并且还接受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派姆单抗(Keytruda)治疗,以进一步增强免疫反应。
结果显示:接受选定TIL加派姆单抗治疗的患者,近24%的肿瘤显著缩小;接受选定TIL但未用派姆单抗治疗的患者,肿瘤显著缩小比例为7.7%;而接受未选定抗肿瘤活性TIL治疗的患者,肿瘤未见缩小。
具体来看:在试验试点阶段,18名患者接受未经筛选的抗肿瘤活性TIL治疗,未出现客观反应(一般将肿瘤缩小至少30%视为客观反应)。而对TIL进行筛选并开展新抗原识别(SEL-TIL)后,39名接受选定TIL疗法的患者中,有3例(占比7.7%,95%置信区间:2.7-20.3)出现客观反应。鉴于输注的TIL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水平较高,遂将派姆单抗纳入治疗方案(SEL-TIL+P),在34名接受此联合治疗的患者中,8例(占比23.5%,95%置信区间:12.4-40.0)出现客观反应。
在试验的第二和第三阶段,结肠癌、直肠癌、胰腺癌和胆管癌等多种类型的胃肠道癌症患者,均出现客观反应。仅接受选择性TIL疗法的患者,反应持续时间为8个月~5.8年以上;接受选择性TIL疗法联合派姆单抗治疗的患者,反应持续时间为4个月~3.5年。其中,第二阶段39名接受选定TIL疗法治疗的患者中,3名(7.7%)出现客观反应;第三阶段34名患者在接受选定TIL疗法前即刻接受派姆单抗治疗,以避免新引入的免疫细胞被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灭活,这组患者治疗反应最佳,8例(23.5%)出现客观反应。
▼游泳图显示使用SEL-TIL或SEL-TIL+P治疗后的总生存率
▲图源“Nature Medicine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值得一提的是,其中有三例代表性的患者情况尤为引人关注。
首先是一例SEL-TIL+P组的胆管癌患者。治疗9个月时,两个部位的肿瘤君消退,骨转移部位也呈现出愈合迹象。该患者其他存在疾病的部位还包括肝脏、肺和肾上腺,不过在相关检查中未予以呈现。
▲图源“Nature Medicine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注:图a:基线(左图)和治疗后(右图)横断面成像。箭头表示骨骼(顶部)和主动脉旁淋巴结(底部)中的肿瘤。
其次是一例SEL-TIL+P组的直肠癌患者。治疗10个月时,两个部位的肿瘤均出现缩小。该患者肺部和淋巴结也存在其他病症,只是未在检查中体现。
▲图源“Nature Medicine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注:图b:基线(左)和治疗后横断面成像。圆圈突出显示肝脏中的肿瘤。
最后是一例SEL-TIL+P组的结肠癌患者。治疗后,两个结节完全消退,其余结节在7个月时也有所变小。
▲图源“Nature Medicine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注:图c:基线(左)和治疗后(右)横断面成像。箭头表示右肺(上)和左肺(下)的肿瘤。
从手术到回输:TIL 疗法在多癌种治疗中展现强大实力,开启实体瘤个性化治疗新时代
肿瘤浸润淋巴细胞(TIL)疗法是一种个性化免疫疗法,它在体外扩增肿瘤内的淋巴细胞群,以生成重新注入患者体内以产生抗肿瘤反应的细胞。与CAR-T等其他免疫细胞疗法不同,TIL细胞直接来源于肿瘤,往往具有识别肿瘤标志的能力,能够天然抑制肿瘤多种提示,更容易适应实体瘤复杂的肿瘤微环境,甚至具有“归巢”能力,能够迅速到达靶器官,发挥强大且持久的抗癌疗效。
2024年2月16日,美国FDA加速批准了Lifileucel用于抗PD1/PD-L1治疗后进展的晚期黑色素瘤,这是全球首批获批的TIL治疗,也获批获批治疗实体瘤的T细胞治疗。除了黑色素瘤外、TIL细胞疗法也被广泛用于非小细胞肺癌、头颈肿瘤、宫颈癌等癌种的治疗(详见下表)。
▲数据源自“Sciengine”,医学部整理汇总
肿瘤浸润淋巴细胞(TIL)的具体治疗过程:先从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(优先考虑从最易恢复的部位,如淋巴结、皮下转移瘤、肺和腹部植入物等获取≥1.5厘米的组织)中,分离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。这些淋巴细胞是天然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群体,其中包含具有直接杀伤作用的细胞毒性T细胞(CTL)。将分离出的TIL在体外用白介素2(IL-2)刺激并大量扩增(详见下图)。
▲图源“ScienceDirect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在TIL扩增期间,患者可能接受由免疫疗法、化疗、靶向疗法或放疗组成的过渡疗法。之后,患者入院接受住院非清髓性淋巴细胞清除术(NMA-LD),随即接受扩增后的TIL回输以及白细胞介素-2(IL-2)治疗。待血细胞减少症缓解且毒性消失,患者出院并接受密切监测。
以下图为例,在获取肿瘤组织时,医生会先切除患者肿瘤严重液化的坏死中心区域(切除术的目标是成功生成TIL产品,而非完全根除疾病,因此先选择侵入性小的采集方法),将结节性实体区域从皮下脂肪中分离(如图A)。之后,对分离组织进行冷冻切片(如图B,H&E染色,20倍),可见存活肿瘤区域、坏死区域以及其中的噬黑素细胞和淋巴细胞。最后,分离好的肿瘤组织切碎后放入培养基,用于TIL细胞的制备与扩增(如图E)。
▲图源“ScienceDirect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· 温馨提示 ·
99%的肿瘤患者都不知道,自己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中深藏着杀癌能力最强的一群免疫细胞,肿瘤浸润淋巴细胞(TIL)。
然而,令人遗憾的是,以往许多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后,通常仅会提取一小部分用于制作病理蜡块以进行病理诊断,而其余大部分肿瘤组织则会被当作医疗垃圾丢弃,这无疑致使患者体内潜藏的抗癌能力极强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(TIL)被白白浪费。
此外,值得关注的是,TILs 细胞数量会随着肿瘤的进展而逐渐减少,并且在术后接受辅助性治疗(如放疗、化疗)时,不仅癌细胞会受到杀伤,体内的免疫细胞也可能受到影响。
因此,建议患者务必珍惜这或许仅有一次的宝贵抗癌机会。在术前应积极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,尽可能地保留新鲜的肿瘤标本组织,并联系专业机构对 TIL 细胞进行分离和冻存,以便在手术后或癌症复发时扩增回输到体内,这将是战胜癌症最宝贵的机会之一。具体的冻存流程大家可致电医学部,了解详情。
27位晚期宫颈癌患者见证:TIL联合同步放化疗,总生存期延至25个月
《临床研究杂志》报道了一项“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在同步放化疗(CCRT)后,接受自体TIL细胞回输治疗的1期研究(NCT04443296)”,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。本次共招募了27例晚期(III-IV期)宫颈癌(CC)患者,平均年龄为56岁(范围:42-70岁),其中24例为鳞状细胞癌(SCC),3例被为腺癌(AC)。
结果显示:全部入组患者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(PFS)达23个月,总生存期(OS)为25个月。截至2022年3月1日最后一次随访时,75%(9/12)的患者在接受TIL输注后,出现1个或多个肿瘤完全消退的情况,疾病控制持续时间在9-22个月。具体而言,有5名患者(患者2、4、22、23和26)在CCRT和TIL输注3个月后达到完全缓解(CR)(详见下图)。
▲图源“J Clin Invest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另外还有5名患者(患者10、11、18、19和25)在治疗3个月后呈现部分缓解(PR),并在随后的2-5个月内达到完全缓解(CR),分别为患者19和患者11(详见下图)。
▲图源“J Clin Invest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TIL细胞逆转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结局,近85%出现初始肿瘤消退,2例患者奇迹般实现完全缓解
一项应用“TIL细胞治疗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的I期临床研究(NCT03215810)”数据令人惊艳。此次研究共纳入20例晚期NSCLC患者,其中50%为现在或曾经的吸烟者,患者中位年龄54岁(年龄范围:38-75岁)。这些患者在接受nivolumab单药治疗出现初始进展后,转而采用TIL与nivolumab联合治疗方案。
结果显示:在13例可评估疗效的转移性NSCLC患者中,接受TIL治疗1个月后,84.6%(11/13)的患者出现了初始肿瘤消退。总体上,靶病变直径总和的最佳变化中位数为-35.5%(范围从+20至-100)。尤为引人注目的是,有2例患者在治疗1.5年后,奇迹般地达到了完全缓解(CR)。
▼瀑布图显示肿瘤病变直径总和的最佳整体变化
▲图源“Nat Med”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1例曾接受过纳武单抗治疗但肿瘤仍持续进展,并伴有肋骨软组织转移、淋巴结转移等症状的肺腺癌患者,在接受TIL治疗后,目标病灶持续消失(详见下图)。
▲图源“Nat Med”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小编寄语
TIL疗法是一类具有“悠久历史”的细胞疗法,自1988年初次尝试用于临床以来,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,凭借其独特的优势,在黑色素瘤、肺癌、宫颈癌、乳腺癌、头颈部肿瘤等多种实体瘤领域,取得了显著的疗效,是当之无愧的实体瘤“大杀器”!
不过,癌症作为一种高度突变且极度复杂的疾病,很难仅靠单一治疗手段达到预期效果。目前仍以手术、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手段为主。在此基础上,存在TIL细胞制备条件的患者,可在初次手术及放化疗前,及时冻存TIL细胞,用于后续治疗,以预防复发/转移,或在癌症晚期其他措施束手无策时,作为末线补救措施,为患者赢得“一线生机”。想寻求TILs疗法或国内外其他抗癌新技术(如CAR-T、TCR-T、NK细胞疗法等)帮助的患者,可将近期病理报告、治疗经历等资料,提交至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,进行初步评估。
参考资料
[1]Lowery F J,et al.Neoantigen-specific tumor-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: a phase 2 trial[J]. Nature Medicine, 2025: 1-10.
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91-025-03627-5
[2]Xiaofang Xing,et al.Frontiers and challenges of immune cell therapy research in solid tumors[J].Chinese Science Bulletin, Volume 69, Issue 26:3952 - 3969 (2024)
https://www.sciengine.com/CSB/doi/10.1360/TB-2024-0428
[3]Huang H,et al.Phase I study of adjuvant immunotherapy with autologous tumor-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in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[J].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, 2022, 132(15).
https://www.jci.org/articles/view/157726
[4]Creelan BC,et al.Tumor-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reatment for anti-PD-1-resistant metastatic lung cancer: a phase 1 trial. Nat Med. 2021 Aug;27(8):1410-1418.
https://pmc.ncbi.nlm.nih.gov/articles/PMC8509078/
扫描进患者病友群

肺癌|胃癌|肝癌|结直肠癌|胰腺癌
乳腺癌|脑瘤|淋巴瘤|儿童肿瘤等

相关推荐

疾病控制率高达100%!2025奥希耐药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【mRNA癌症疫苗免费招募】Vx-001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肝癌"黄金拍档"再发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胰腺癌治疗性疫苗大盘点!最长OS超3年,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早期前列腺癌术后五年生存率超99%,但防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67%的肝癌患者生存期超2年!国产实体瘤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