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查看无癌家园网

咨询电话:400-626-9916

无癌家园

400-626-9916

扫描二维码
分享本文章

树突状细胞是免疫细胞吗

文章作者:小编 浏览次数:发表时间:2024-01-22 17:26:37

  树突状细胞是免疫细胞吗

  树突状细胞是免疫细胞。

  树突状细胞属于免疫细胞,是人体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。本文将从树突状细胞的起源、分类、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。

  1、树突状细胞的起源和分布

  树突状细胞最早是在19世纪末被保罗·兰格尔翰斯发现的,它们起源于造血干细胞,并广泛分布于全身多个脏器,特别是淋巴器官以及皮肤和黏膜部位,在黏膜处,如鼻子和小肠的上皮组织,以及皮肤处,有一种特化的树突状细胞,称为朗格汉斯细胞。

  2、树突状细胞的分类

  树突状细胞主要分为两大类:

  经典树突状细胞(cDC):以前也被称为骨髓树突状细胞(mDC),主要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启动。

  淋巴样树突状细胞(LDC)或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(pDC):与T细胞、B细胞和NK细胞属于同一谱系,起源于共同淋巴样前体细胞(CLP)。

  此外,还有一类不属于白细胞,也不是起源于骨髓前体细胞的树突状细胞,称为滤泡树突状细胞(FDC);FDC不表达MHC II类分子,但是高表达Fc受体和补体受体,参与B细胞免疫记忆的维持。

  3、树突状细胞的功能

  树突状细胞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:

  固有免疫应答:树突状细胞表达多种模式识别受体及Fc受体,可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或抗原抗体复合物,参与固有免疫应答。

  适应性免疫应答:树突状细胞在摄取和加工抗原后,将抗原以肽和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在细胞膜上并呈递给CD4+T细胞,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。

  免疫调节:树突状细胞还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,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。

  外周免疫耐受的诱导: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还参与外周免疫耐受的诱导。

  综上所述,树突状细胞是免疫细胞,它们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作为抗原呈递细胞,树突状细胞能够识别、摄取和加工外源性抗原,并通过MHC分子呈递抗原肽来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,从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;此外,树突状细胞还参与固有免疫应答、免疫调节和外周免疫耐受的诱导。

扫描进患者病友群

帮助广大患者在抗癌之路上少走/不走弯路,最终成功战胜病魔!

肺癌|胃癌|肝癌|结直肠癌|胰腺癌
乳腺癌|脑瘤|淋巴瘤|儿童肿瘤等

肿瘤新药临床试验
囊括456+新药,覆盖肺癌,胃癌,肝癌,乳腺癌等多种肿瘤新药免费用药,每一个新药都是一份希望!
立即申请

相关推荐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免费治疗机会!PI3K抑制剂TL117胶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晚期耐药患者有救了!被纳入肺癌诊疗指南的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14:30 愈见大"CAR&q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疾病控制率超91%!我国第二款KRAS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重磅!全球首个无需REMS(风险评估缓解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2024岁末四大抗癌新药上市在即,狙击肺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