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腺癌脑转移有救了!德曲妥珠单抗力挽狂澜,无进展生存率超60%
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(ADC)药物德曲妥珠单抗帮助乳腺癌脑转移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超60%
乳腺癌,作为全球范围内肆虐的最常见癌症类型,其阴霾始终笼罩着无数患者。尤其是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,脑转移的发病率居高不下,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。长久以来,放射治疗几乎是这类患者的唯一依靠,然而,放疗那如影随形的严重毒性反应,在治疗疾病的同时,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。
而抗体-药物偶联物(ADC)的出现世,宛如一道璀璨的希望之光,彻底打破了乳腺癌治疗的旧有格局。它以雷霆万钧之势,极大地拓展了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,为那些在黑暗中徘徊,对其他治疗手段已彻底绝望的患者,重新点燃了希望之火!
在2024年全球瞩目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(ESMO)大会上,一项“应用新型ADC治疗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”的重磅临床研究成果震撼发布!令人无比振奋的是,伴有脑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接受ADC药物治疗后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积极疗效。即便不依赖传统放疗,ADC药物也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,这一突破性成果,无疑为乳腺癌患者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治疗路径!
德曲妥珠单抗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(含脑转移)点亮生机,1年无进展生存率破60%,近半患者实现客观缓解
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(HER2+)乳腺癌在所有乳腺癌病例中占比15%~20%。在HER2+的晚期/转移性乳腺癌(mBC)患者中,高达50%的患者会出现脑转移(BM)。与未发生BM的患者相比,发生脑转移的患者预后明显更差。而抗体-药物偶联物(ADC)类药物的出现,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!
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(ESMO)大会上,报道了一项DESTINY-Breast12(NCT04739761)的研究,相关数据同步发表于《Nature medicine》杂志。该研究共纳入504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,其中263例患者在基线时伴有脑转移(BM),241例患者基线时无脑转移(BM)。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德曲妥珠单抗(T-DXd)治疗。德曲妥珠单抗是一种抗体-药物偶联物(ADC),由专门针对HER2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1单克隆抗体、四肽可裂解连接子以及强效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有效载荷构成。
研究结果显示:在这504名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(包括脑转移患者,LBA18)中,德曲妥珠单抗展现出显著且持久的疗效。在基线脑转移完整分析集中,确认的客观缓解率(ORR)为51.7%(95%CI:45.7-57.8)。其中,11例患者(4.2%)幸运地达到完全缓解(CR),125例患者(47.5%)达到部分缓解(PR)。脑转移稳定患者和活动性脑转移患者的客观缓解率(ORR)分别为49.7%(95%CI:41.9-57.5)、54.7%(95%CI:45.2-64.2)。
在脑转移患者队列(n=263)中,12个月无进展生存期(PFS)率为61.6%(95%CI:54.9-67.6)(详见下图a),12个月中枢神经系统(CNS)PFS率为58.9%。稳定和活动性脑转移患者的结果相近,12个月PFS率分别为62.9%(95%CI:54.0-70.5)、59.6%(95%CI:49.0-68.7)。此外,12个月总生存期(OS)为90.3%(95%CI:85.9-93.4)(详见下图b)。
▲图源“Nature medicine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ADC药物:精准猎杀癌细胞,温柔守护正常组织的"魔法子弹"
在癌症治疗领域,最大限度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,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,始终是抗癌的终极目标。基于此,人们研发出了抗体药物偶联物(ADC),它通过连接子将抗体与细胞毒药物结合在一起,此类药物融合了化疗和单克隆抗体的优势,既能精准抵达肿瘤部位,又能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毒性。
抗体药物偶联物(Antibody Drug Conjugates,ADC)是一类新型强效抗肿瘤药物,由抗肿瘤mAb与细胞毒药物偶联而成,广泛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实体瘤的治疗。相较于传统化疗药物,ADC 具有耐受性良好、靶点识别精准、对非癌细胞影响小等特点,能够在不损伤健康组织的前提下,降低因肿瘤外毒性导致的全身副作用。
ADC类药物的结构
ADC类药物由三部分构成,分别是靶向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抗体、化学接头以及细胞毒性有效载荷(图 1),这三部分协同作用,有效杀死癌细胞。
1、抗体:承担着识别肿瘤的关键职责,靶抗原的精准选择至关重要。靶抗原不仅为 ADC 治疗肿瘤指明方向,更是将细胞毒性有效载荷内化至癌细胞的关键所在。
2、连接子:在决定 ADC 稳定性以及肿瘤细胞内药物有效释放方面,连接子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依据在细胞内的代谢结果,连接子主要分为可裂解连接子和不可裂解连接子。
3、细胞毒性有效载荷:作为 ADC 中真正执行杀死肿瘤细胞任务的部分,有效载荷也被称作弹头。它通常是具有高活性的小分子,涵盖微管蛋白抑制剂、DNA 靶向剂和免疫调节剂等。
▲图源“MDPI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ADC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步骤
ADC主要通过以下步骤,发挥抗肿瘤功效:
1、进入血液循环并结合抗原:ADC 多数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,随后抗体识别并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。
2、内化:抗原与抗体结合后,肿瘤细胞启动内吞作用,将 ADC 吞入细胞内部。
3、药物释放和肿瘤消除: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被释放的细胞毒负荷不仅能杀伤所在的癌细胞,还能杀死周围的癌细胞,这一现象被称为旁观者效应(详见下图)。
▲图源“MDPI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小编寄语
近年来,我国在抗癌新药或新技术的研发领域,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中国速度走向世界前列。并携最新研究成果,屡次登上欧洲肿瘤内科学会(ESMO)、美国癌症研究协会(AACR)、美国临床肿瘤学会(ASCO)等世界顶级癌症大会,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抗癌之声,同时也为那些无法耐受传统治疗的癌症患者,带来了新的希望与选择!
上文提到的闯入ESMO大会的德曲妥珠单抗,只是众多临床新药的冰山一角,目前我国还有多款抗癌新药、新技术正在开展临床试验,同时“方舟援助计划”也可为患者提供上市新药和未上市新药免费治疗的机会。想了解德曲妥珠单抗更多适应证,或更多乳腺癌抗癌新药的患者,可将治疗经历、近期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,提交至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,初步评估用药方案,或了解详细的入排标准。
参考资料
[1]Harbeck N,et al.Trastuzumab deruxtecan in HER2-positiv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with or without brain linkstases: a phase 3b/4 trial[J]. Nature medicine, 2024, 30(12): 3717-3727.
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91-024-03261-7
[2]Yang T,et al.Antibody-drug conjugates for breast cancer treatment: emerging agents, targets and future directions[J]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, 2023, 24(15): 11903.
https://www.mdpi.com/1422-0067/24/15/11903
扫描进患者病友群

肺癌|胃癌|肝癌|结直肠癌|胰腺癌
乳腺癌|脑瘤|淋巴瘤|儿童肿瘤等

相关推荐
里程碑!mRNA-4157联合派姆单抗让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刚刚!"双免王炸"纳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2025肺癌生存新希望:六大"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早期甲状腺癌术后五年生存率超99%,但要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早期甲状腺癌术后五年生存率超99%!但忽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2025年四款肺癌疫苗震撼登场!打一针治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