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癌硬实力!γδT 细胞筑牢免疫长城,助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病情稳定超1年
γδT细胞疗法帮助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病情稳定超1年,抗癌硬实力,帮助患者筑牢免疫长城
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一直是医疗领域的棘手难题。不少患者即便在治疗后,仍饱受复发困扰,部分患者甚至对放化疗等常规治疗手段产生耐药性,陷入无药可医的绝境。就在与病魔的这场激烈较量中,一道希望的曙光出现了!它就是被誉为“癌症免疫疗法新晋王牌”的γδT细胞。
令人振奋的是,全球顶尖医学期刊《Blood》,曾报道了一项“IL-2联合帕米磷酸盐刺激γδT细胞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”的临床研究。研究中1例患者通过这一创新疗法,病情稳定长达13个月!这无疑为深陷黑暗中的患者,带来了新的选择!
▲截图源自“Blood”
γδT细胞介导的免疫疗法安全可行,让淋巴系统肿瘤病情稳定长达13个月
本次研究共入组19例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患者,包括11例低度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(B-NHL)、8例多发性骨髓瘤(MM)、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CLL)、2例边缘区淋巴瘤(MZL)、4例滤泡中心淋巴瘤(FCL)、1例免疫细胞瘤(IC)患者。入组患者中,高达74%处于病情严重阶段,均接受帕米膦酸盐/IL-2作为二线或后续的挽救治疗方案。
结果显示: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(ORR)达到33%,其中3例患者成功实现部分缓解(PR)。另外还有3例患者病情稳定(SD),令人瞩目的是,其中2例患者的病情稳定状态分别持续了13个月、6个月之久。
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患者8B,被确诊为复发性滤泡中心淋巴瘤,不仅存在多处淋巴结受累,还伴有多处皮下病变。在开始接受帕米膦酸盐/IL-2治疗后,尽管淋巴结症状消退进程较慢,但皮下结节迅速消失,成功获得部分缓解(PR),进一步验证了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。
▼患者8B治疗前后CT图像对比
▲图源“Blood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综上,帕米膦酸盐与低剂量IL-2联合使用,能够在体内有效刺激γδT细胞,这是一种安全且可行的免疫治疗策略,可广泛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、低度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。
尤为重要的是,该研究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具有开创性价值。此前,γδT细胞介导的免疫疗法的可行性尚未得到证实,而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γδT细胞介导的免疫疗法是可行的,还揭示出它能够诱导显著的肿瘤应答,为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,有望推动整个肿瘤治疗领域迈向新的阶段。
γδT细胞:癌症免疫疗法的新王牌
在人体免疫系统庞大而复杂的细胞家族里,γδT细胞作为一类天然免疫T细胞,长期如同隐匿在幕后的“神秘力量”。因其在所有免疫细胞中所占比例极低,加之与它相关的众多基础机制仍不为人知,致使其长期被忽视,在免疫研究的进程中默默蛰伏。然而,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,研究人员惊喜地发现,γδT细胞能够对大多数肿瘤细胞发动强有力的细胞毒攻击,且其作用过程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(MHC)的限制。这一特性让γδT细胞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焦点。一时间,围绕γδT细胞展开的临床试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,为癌症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路径,给无数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!
何谓γδT细胞
γδT细胞是一种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(MHC)限制的先天性淋巴细胞,也是人类上皮内淋巴细胞和粘膜上皮内淋巴细胞(IEL)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。它具备强大的功能,能够分泌多种物质,这些物质可以对癌细胞产生有效的杀伤作用。更为关键的是,γδT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时不受MHC限制,能对大多数肿瘤细胞发起攻击。随着研究的深入,大量研究证实γδT细胞在消化系统、泌尿系统、血液系统、生殖系统、呼吸系统等各系统肿瘤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。所以,以γδT细胞为基础的细胞免疫治疗,成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有力补充。
凭借大量存在于上皮黏膜组织以及强大的非MHC限制性肿瘤靶向细胞毒作用这两大优势,基于γδT细胞的免疫治疗受到全球关注,相关产业也迅速发展,加速了其临床应用进程。如今,γδT细胞已然成为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“新黑马”。美国、英国、新加坡等众多国家都在积极布局同种异体天然γδT细胞制品和基因工程γδT细胞制品的研发,多种基于γδT细胞的治疗方法已取得积极进展。在我国,γδT细胞研究领域同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。随着临床试验不断推进,γδT细胞疗法已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。
γδT细胞在临床治疗中的常见应用方式
目前常见的基于γδT细胞的免疫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两类:
1、体内免疫治疗:借助细胞因子、抗体或双膦酸盐等物质,在体内选择性扩增γδT细胞;再利用双特异性抗体将γδT细胞与肿瘤细胞连接起来。
▲图源“Chinese Medical Journal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2、体外免疫治疗:先抽取健康人的外周血,从中分离出γδT细胞。天然未修饰的γδT细胞同种疗法是选择性扩增Vδ1和Vδ2细胞;修饰的同种疗法则包括CAR-γδT细胞、基因编辑化疗耐药γδT细胞、γδTCR-T细胞、抗体偶联γδT细胞。
▲图源“Chinese Medical Journal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小编寄语
γδT细胞因具有强大的肿瘤杀伤活性、独特的肿瘤抗原识别能力、卓越的免疫监视特性、易于体外操作等优势,而成为治疗多种癌症的新型候选细胞。值得一提的是,γδT细胞免疫疗法与现有抗癌手段(如手术、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)的“强强联合”,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,也是未来抗癌临床研究的关键领域,有望改善癌症患者的预后!
如果您对现有治疗方案不满意,或想寻求γδT细胞等国内外新兴抗癌疗法的帮助,可以将近期病理检查结果、影像学报告、治疗经历、出院小结等资料,提交至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,详细评估病情,或申请国内外抗癌专家会诊。
参考资料
[1]Wilhelm M,et al.γδ T cells for immune therapy of patients with lymphoid malignancies[J]. Blood, 2003, 102(1): 200-206.
https://ashpublications.org/blood/article/102/1/200/16804/T-cells-for-immune-therapy-of-patients-with
[2]Zhao Y,et al.γδ T cells: Major advances in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in tumor immunotherapy[J]. Chinese Medical Journal, 2024, 137(01): 21-33.
https://journals.lww.com/cmj/fulltext/2024/01050/___t_cells__major_advances_in_basic_and_clinical.4.aspx
扫描进患者病友群

肺癌|胃癌|肝癌|结直肠癌|胰腺癌
乳腺癌|脑瘤|淋巴瘤|儿童肿瘤等

相关推荐

早期膀胱癌术后五年生存率高达90%,这五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警惕!乳腺癌复发偏爱这3大人群!术后一定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【实体瘤溶溜病毒免费招募】溶瘤病毒Ml(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从多处转移到完全缓解!新型CAR-T细胞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救命药加速入场!2025第二季度9款抗癌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抗癌月报(3月)|上市新药,CAR-T,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