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查看无癌家园网

咨询电话:400-626-9916

无癌家园

400-626-9916

扫描二维码
分享本文章

64%患者成功实现病理完全缓解!莫菲特癌症中心震撼发布,DC疫苗强势改写癌症既定结局

文章作者:小编 浏览次数:发表时间:2025-03-25 10:56:13

  美国莫菲特癌症中心震撼发布,树突状(DC)细胞疫苗帮助64%患者成功实现病理完全缓解

  近日,莫菲特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癌症疫苗,有望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乳腺癌,尤其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阳性(HER2 阳性)、雌激素受体阴性(ER 阴性)的乳腺癌。该创新疗法在最近的一项试点研究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,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《npj Breast Cancer》杂志中。

  研究表明,针对 HER2 蛋白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不仅能够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能力,提升化疗效果,而且将疫苗直接注射到肿瘤中,还可以激活肿瘤环境中的免疫细胞,这一发现或有助于完善未来针对乳腺癌及其他癌症的免疫治疗策略。

  专家指出,通过刺激免疫系统,该疫苗有望为患者带来更为有效且持久的治疗反应,为强化乳腺癌治疗效果、改善患者预后开辟全新途径!

  npj Breast Cancer杂志

  ▲截图源自“npj”

  莫菲特癌症中心重大突破:HER2 靶向树突状细胞疫苗改写乳腺癌治疗格局,病理完全缓解率跃升至64.5%

  既往研究表明,在乳腺癌从初始状态发展为完全侵袭性肿瘤的过程中,关键肿瘤相关抗原(如HER2)的免疫识别会下降。这一现象可能源于免疫编辑以及肿瘤介导的免疫抑制增强,而这又进一步推动了恶性肿瘤的扩散。不过,部分乳腺肿瘤会引发大量T细胞流入。多项研究显示,相较于免疫学上的“冷”肿瘤,这类肿瘤患者的预后更佳。

  而树突状细胞(DC)作为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,在启动和调节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,能够激活T细胞以识别并摧毁癌细胞。其中,1型树突状细胞(DC1)是一种特殊亚型,其在抗原交叉呈递方面表现卓越,可促进针对靶向抗原的1型适应性细胞免疫反应。研究发现,通过将采血获得的自体树突状细胞与具有免疫原性的HER2肽在体外共同刺激,能够制备出HER2靶向DC1疫苗。这类HER2DC1疫苗能够逆转肿瘤介导的免疫抑制,重新建立对HER2表位的识别,并且在注射到引流腋窝淋巴结中时,可促使早期乳腺癌消退。

  ▼下图中三个T细胞(蓝色)正在攻击和分解癌细胞

  T细胞攻击癌细胞

  ▲图源“SciTechDaily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
  莫菲特癌症中心开展的此项研究,共纳入30例2期和3期HER2阳性、ER阴性乳腺癌患者,将其分为三组,即A组6例、B组6例、C组18例。这些患者在手术前接受化疗以缩小肿瘤。研究人员在化疗前为患者注射HER2靶向树突状细胞疫苗,旨在明确该疫苗对免疫反应及治疗结果的影响。

  结果令人振奋:接种疫苗的患者免疫系统活性显著提升,部分病例中肿瘤完全消退。截至2023年11月10日,中位随访期为32.8个月。所有组别中可评估患者的总体病理完全缓解率(pCR)率为64.5%(20/30,95%CI:45.4–80.8),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达93.3%。其中,A、B、C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(pCR)分别为42.8%、66.6%和72.7%(详见下表)。

  DC疫苗治疗数据

  综上,HER2阳性乳腺癌属于侵袭性亚型,过去常用曲妥珠单抗等HER2靶向疗法进行治疗,然而许多患者会产生耐药性。这项研究表明,将树突状细胞疫苗与化疗相结合,能够调动免疫系统对抗疾病,为治疗带来额外优势。

  中国患者如何寻求DC疫苗帮助

  目前,癌症疫苗中临床疗效及预防复发效果较突出的是树突状细胞疫苗、个性化新抗原疫苗等,其中,树突状疫苗在日本、德国等,用于临床辅助治疗多种癌症,包括皮肤癌、肝癌、肺癌、肾癌、乳腺癌等,是癌症患者的新希望!值得欣慰的是,如今我国也有多款癌症疫苗正在开展临床研究,这也意味着中国患者也有机会寻求这款抗癌新技术的帮助!

  想寻求国内外癌症疫苗或其他治疗新技术帮助的患者,可先将治疗经历、病理报告、出院小结等资料,提交到医学部,详细评估病情。

  自体DC疫苗联合阿维单抗,MSS转移性结肠癌中位总生存期翻倍增长

  免疫检查点阻断(ICB)已被证实,对错配修复缺陷/微卫星不稳定的高转移性结直肠癌(mCRC)具有临床疗效。然而,对于错配修复功能良好/微卫星稳定(MSS)的结肠癌,ICB的疗效却十分有限,其最佳总体反应(BOR)低于5%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仅为2.2个月,中位总生存期(OS)仅为5个月,且6个月时的PFS低于20%。在这种情况下,癌症疫苗有望成为ICB的补充治疗手段。这类疫苗旨在刺激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,使其能够以抗原特异性的方式识别并可能清除癌细胞,进而将免疫学上的“冷”肿瘤转变为“热”肿瘤。

  一项名为“自体树突状细胞(DC)疫苗+Avelumab(阿维单抗)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I-II期GEMCAD1602临床研究”,纳入了19例错配修复功能良好(MSS)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。这些患者均至少接受过2种化疗方案的治疗,且都使用过伊立替康、奥沙利铂和氟嘧啶类药物,其既往治疗次数的中位数为3次(范围:2~5次)。

  研究结果显示:4例患者病情稳定(占比22%)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为3.1个月(范围:2.1~5.3个月),总生存期(OS)为12.2个月(范围:3.2~23.2个月),与单独接受免疫检查点阻断(ICB)相比(仅5个月),此次联合治疗方案下的中位OS提高幅度超过一倍。

  自体DC疫苗联合阿维单抗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数据

  ▲图源“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
  综上所述,Avelumab联合ADC疫苗的治疗方案安全且耐受性良好,但临床活性适中。

  自体DC疫苗重锤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,3例患者成功实现完全缓解

  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(NHL)对化疗敏感,但无法通过化疗治愈,其生长缓慢且以持续复发为特点,因此,探寻新的治疗手段迫在眉睫。

  全球知名血液学期刊《Blood》曾报道一项“应用自体肿瘤树突状细胞(DC)疫苗,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初步研究”。该研究共纳入18例患有可测量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(NHL)且至少接受过一次放化疗后复发的患者,其中包括12例滤泡性淋巴瘤(FL)患者、6例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患者,这些患者先前接受治疗方案的中位数为2次(范围1-5次)。入组患者接种了自体肿瘤细胞的树突状细胞(DC),中位随访时间为50.5个月(范围7-63个月)。

  结果显示:该疫苗接种耐受性良好,未出现自身免疫反应,且取得了显著的客观临床反应,与显著的免疫调节相关。在18名患者中,有6例患者(33.3%)出现客观缓解(ORR),其中3例患者奇迹般达到完全缓解(CR)、3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(PR),另外8例患者病情稳定(SD)。其中有两位患者的情况值得特别关注:

  第一位患者(患者12)在CVP(环磷酰胺、长春新碱和泼尼松)方案后复发时,接种了DC疫苗,彼时其外周血(PB)和骨髓(BM)中有肿瘤特异性IgH PCR信号,且在CVP治疗后及参与本研究之前达到了完全缓解(CR),并持续了36个月。最后一次注射DC疫苗6个月后,该患者纵隔和腋窝淋巴结的CT扫描显示达到完全缓解,并且外周血(PB)和骨髓(BM)中的肿瘤特异性PCR信号消失(详见下图)。振奋人心的是,目前,该患者在未接受额外抗癌治疗的情况下,已维持49个月的完全缓解(CR)状态。

  ▼12号患者的胸部CT扫描图像

  自体DC疫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的效果

  ▲图源“Blood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
  注:

  ①左图:DC疫苗治疗前的CT图像:该患者存在多个小的肿大的纵隔和左腋窝淋巴结(左,箭头);

  ②右图:接种DC疫苗6个月后的CT图像:病灶恢复正常。

  第二位患者(患者5)既往接受过利妥昔单抗治疗。在最后一次注射DC疫苗6个月后,其腹膜后淋巴结CT扫描显示达到部分缓解(PR),同时骨髓中肿瘤特异性IgHPCR信号呈阴性(详见下图)。该患者的部分缓解(PR)持续了12个月,之后记录到与腹膜后淋巴结进展相关的BMPCR信号。此后,患者接受HDS化疗方案,在42个月的随访中实现持续完全缓解(CR)。

  ▼5号患者的胸部CT扫描图像

  自体DC疫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的效果

  ▲图源“Blood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
  注:

  ①左图:DC疫苗治疗前CT图像显示,腹膜后淋巴结肿大;

  ②右图:接种DC疫苗疫苗4个月后,CT图像显示:腹膜后淋巴结缩小。

  总之,这些结果表明,接种载有肿瘤的DC疫苗可能诱导T细胞和B细胞反应,为患有可测量疾病的惰性NHL患者带来临床益处。

  聚焦前沿:树突细胞(DC)疫苗的研发与应用现状

  相信看完上述介绍,癌症患者们对DC疫苗已有了初步认识。除了前文提到的几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DC疫苗外,还有众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DC疫苗,包括但不限于:

  1、DCVAC/LuCa疫苗:针对非小细胞肺癌

  DCVAC/LuCa是美国研发的一款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树突状细胞疫苗。在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(ASCO)大会上,一项冲击晚期肺癌一线治疗方案的研究结果公布:DCVAC/LuCa疫苗联合化疗组的客观缓解率(ORRT)达45%,中位总生存期(OS)为15.5个月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为6.74个月,死亡风险降低46%。

  2、Tedopi疫苗:针对非小细胞肺癌

  2020年4月1日,新型抗癌疫苗Tedopi在非小细胞肺癌的Ⅲ期临床试验中取得阳性结果。入组的所有患者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PD-1)耐药或治疗失败后,接受二线或三线Tedopi疫苗治疗,一年的总生存(OS)率达到46%,远超预设的25%。

  3、DCVAC/OvCa疫苗:针对卵巢癌

  SOV02二期临床试验显示:对于复发、铂敏感的上皮卵巢癌患者,在标准卡铂和吉西他滨方案中加入基于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疗法DCVAC/OvCa,可使晚期复发的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(OS)延长一年多。而且,DCVAC/OvCa将卵巢癌二线治疗的死亡风险降低了62%,总生存期(OS)显著增加13.4个月,中位数无进展生存率(mPFS)增加了1.8个月。

  此外,还有针对肾癌的Ilixadencel疫苗、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AV-GBM-1疫苗等。不过,目前大多数DC疫苗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,患者若想接受治疗,只能通过申请临床试验入组。比如DCvax-L疫苗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,有望获批上市,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详实有效的数据。此外,在一些国家,树突细胞疫苗已正式投入临床应用。早期肿瘤患者在手术后,可考虑采用疫苗联合放化疗的辅助治疗方案,这能有效杀伤残余癌细胞,形成免疫记忆,预防癌症复发与转移。大家可通过医学部,进行评估与申请。

  小编寄语

  癌症作为一种高度复杂且突变频繁的疾病,仅依靠单一治疗手段,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。目前,较为理想的治疗策略是在权威医院进行手术、放化疗等传统治疗的基础上,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、个体体质差异、突变靶点特征以及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,合理辅助靶向药物、免疫细胞治疗(如CAR-T、TCR-T、TIL细胞疗法、DC疫苗等)、质子治疗、电场疗法等新型治疗手段。通过这种多管齐下的治疗方式,能够巩固传统治疗的效果,降低肿瘤复发风险,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,并有效延长生存期。

  上文所提及的树突状细胞(DC),是机体内唯一能够激活初始T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,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DC疫苗正是巧妙利用了树突状细胞这一独特的免疫特性来治疗癌症。现阶段,DC疫苗大多还处于早期临床试验阶段,我们满怀期待,希望能获取更多关于其有效性的数据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一些国家,树突细胞疫苗已正式投入临床应用。对于部分早期肿瘤患者而言,在手术后可考虑采用树突细胞联合放化疗的辅助治疗方案,这有助于清除残留的癌细胞,形成免疫记忆,从而有效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。对目前治疗方案不满意,或想寻求树突状细胞疫苗等抗癌新技术帮助的患者,可将近期病理报告、影像学检查资料、治疗经历等,提交至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,进行初步评估。

  参考资料

  [1]https://www.dailymail.co.uk/health/article-12917693/Injection-stem-cells-mens-sex-lives-lift.html

  [2]Ligia J,et al.Morley (2009) Anti-aging medicine: pitfalls and hopes,The Aging Male,12:1,13-20,DOI:10.1080/13685530902814434

  https://www.tandfonline.com/doi/full/10.1080/13685530902814434

  [3]Godic A.The role of stem cells in anti-aging medicine[J]. Clinics in Dermatology, 2019, 37(4): 320-325.

  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abs/pii/S0738081X19300781


扫描进患者病友群

帮助广大患者在抗癌之路上少走/不走弯路,最终成功战胜病魔!

肺癌|胃癌|肝癌|结直肠癌|胰腺癌
乳腺癌|脑瘤|淋巴瘤|儿童肿瘤等

肿瘤新药临床试验
囊括456+新药,覆盖肺癌,胃癌,肝癌,乳腺癌等多种肿瘤新药免费用药,每一个新药都是一份希望!
立即申请

相关推荐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早期甲状腺癌术后五年生存率超99%,但要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早期甲状腺癌术后五年生存率超99%!但忽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2025年四款肺癌疫苗震撼登场!打一针治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早期甲状腺癌术后五年生存率超99%,来看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国研四代靶向药横空出世!EGFR肺癌患者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【EGFR药物】新一代靶向药WSD092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