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年生存率超80%!《Nature》子刊曝树突状细胞疫苗Ⅲ期临床数据,IIIB/C期肿瘤新曙光!
《Nature》子刊公布树突状细胞(DC)疫苗Ⅲ期临床数据,2年生存率超80%,IIIB/C期肿瘤新曙光
局部区域III期黑色素瘤能够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来进行治疗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,即便患者接受了完全的手术切除,其复发风险依然居高不下,这使得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(OS率)处于78%~40%的区间。
近期,全球知名期刊《自然・通讯(Nature Communications)》公布了一项“自体天然树突状细胞(nDC),治疗IIIB/C期黑色素瘤的III期临床试验(NCT02993315)”的重磅数据。研究表明,采用自体天然树突状细胞(nDC)治疗,能够诱导癌症患者产生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和临床反应,这无疑为黑色素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!
《自然・通讯》重磅公开:树突状细胞(DC)Ⅲ期数据,黑色素瘤2年总生存率超80%
本次公开的这项III期临床试验(NCT02993315),共入组148例已切除的 IIIB/C 期黑色素瘤患者,将其随访分为两组,即自体天然树突状细胞治疗组(nDC,n=99)、对照组(n=49)。数据截止时,中位随访时间为 56.3 个月。
结果显示:nDC治疗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(RFS)为12.7个月(90% CI,7.7−17.7),2年无复发生存(RFS)率为36.8%(90% CI,29.6−45.7%)。nDC治疗组的2年总生存(OS)率为84.7%(90% CI 78.9−90.9%)。
▲截图源自“Nature Communications”
特别值得关注的是,一位黑色素瘤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,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。在接种三轮肽负载髓样树突状细胞疫苗之前(左图所示),体内肿瘤情况较为严重。而在接种一轮DC疫苗之后(右图所示),肿瘤显著缩小。通过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(CT)图像,能清晰直观地看到肺部转移瘤明显变小(详见下图),这一前后对比,有力地展现了 DC 疫苗在治疗黑色素瘤方面的显著效果。
▲图源“Nature Communications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树突状细胞的抗癌优势及主要治疗过程
在癌症患者的免疫治疗领域,最新的重大突破之一体现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ICI)所带来的临床益处上。然而,令人遗憾的是,这类药物在发挥作用的同时,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免疫相关毒性。这是因为它会增强针对健康细胞的非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,进而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基于 DC(树突状细胞)的免疫疗法,其毒性特征相对较轻。这主要得益于 T 细胞活化具有高度的抗原特异性,能够更精准地作用于目标,减少对健康细胞的伤害。
树突状细胞(dendritic cell,DC)是一类功能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。它能够借助自身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(MHC)分子,将抗原呈递给幼稚 T 细胞,因此在诱导针对肿瘤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中,树突状细胞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而树突状细胞疫苗(DC 疫苗)的治疗原理便是如此,即从癌症患者身上提取树突状细胞(DC),让其负载特定的肿瘤相关抗原(TAA)来源,随后再将其输回患者体内,激发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 。
树突状细胞疫苗的主要治疗过程
制备自体树突状细胞(DC)疫苗的主要过程如下:
1、首先抽取患者的外周血,然后从血液样本中提取未成熟的DC或单核细胞。
2、制备患者自身肿瘤组织裂解物,提取的细胞通常在体外加载肿瘤裂解物、肿瘤相关抗原(TAA) 或新抗原;
3、将成熟的DC,回输到患者体内,以产生肿瘤特异性效应T细胞反应。相当于与对免疫系统下达“消灭指令”,使免疫细胞能精准识别,并杀灭这类带有特异性抗原的“癌细胞”(详见下图)。
▲图源“ScienceDirect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树突细胞清除癌细胞的三大优势
研究人员发现树突细胞疫苗具备三大抗癌优势:
1、强大的乘数效应(multiplier effect)
每一个被激活且负载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树突状细胞,都具备极为强大的免疫激活能力。单个树突状细胞能够激活 100~3000个T 细胞,同时还能动员其他免疫细胞。正因如此,小剂量的树突状细胞,便可引发大规模且持久的免疫应答,从而以小博大,激发人体自身强大的免疫力量对抗肿瘤。
2、重建免疫防护,持久抗癌不间断
树突细胞疫苗能够修复并重建人体的免疫防护系统,其作用机制类似传统疫苗,但又独具优势。经树突细胞激活的 T 细胞,一部分会迅速出击,展现出强大的抗癌功效;而另一部分则会转化为记忆性 T 细胞,存活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。这些记忆性 T 细胞就像身体的免疫 “哨兵”,当再次接触到低剂量的抗原时,便能迅速触发高强度的免疫应答。因此,树突细胞疫苗可以持续发挥作用数十年,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进入循环发挥长效的抗癌作用,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3、几乎无毒副作用
树突细胞疫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,几乎不存在毒副作用。在过往长达 10 多年、超过 1000 个疗程的临床研究中,未出现任何诸如化疗那样的毒性反应,也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。
小编寄语
癌症作为一种高度复杂且突变频繁的疾病,仅依靠单一治疗手段,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。目前,较为理想的治疗策略是在权威医院进行手术、放化疗等传统治疗的基础上,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、个体体质差异、突变靶点特征以及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,合理辅助靶向药物、免疫细胞治疗(如 CAR - T、TCR - T、TIL 细胞疗法、DC 疫苗等)、质子治疗、电场疗法等新型治疗手段。通过这种多管齐下的治疗方式,能够巩固传统治疗的效果,降低肿瘤复发风险,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,并有效延长生存期。
上文所提及的树突状细胞(DC),是机体内唯一能够激活初始 T 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,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DC 疫苗正是巧妙利用了树突状细胞这一独特的免疫特性来治疗癌症。现阶段,DC 疫苗大多还处于早期临床试验阶段,我们满怀期待,希望能获取更多关于其有效性的数据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一些国家,树突细胞疫苗已正式投入临床应用。对于部分早期肿瘤患者而言,在手术后可考虑采用树突细胞联合放化疗的辅助治疗方案,这有助于清除残留的癌细胞,形成免疫记忆,从而有效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。对目前治疗方案不满意,或想寻求树突状细胞疫苗等抗癌新技术帮助的患者,可将近期病理报告、影像学检查资料、治疗经历等,提交至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,进行初步评估。
参考资料
[1]Bol K F,et al.Adjuvant dendritic cell therapy in stage IIIB/C melanoma: the MIND-DC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[J]. Nature Communications, 2024, 15(1): 1632.
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467-024-45358-0
扫描进患者病友群

肺癌|胃癌|肝癌|结直肠癌|胰腺癌
乳腺癌|脑瘤|淋巴瘤|儿童肿瘤等

相关推荐

早期膀胱癌术后五年生存率高达90%,这五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警惕!乳腺癌复发偏爱这3大人群!术后一定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【实体瘤溶溜病毒免费招募】溶瘤病毒Ml(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从多处转移到完全缓解!新型CAR-T细胞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救命药加速入场!2025第二季度9款抗癌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抗癌月报(3月)|上市新药,CAR-T,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