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R-T细胞疗法,开启癌症治疗的新篇章
CAR-T细胞疗法,开启癌症治疗的新篇章
近年来,CAR-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癌症治疗手段,为无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,它不仅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,还在实体瘤的研究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。
一、CAR-T细胞疗法的原理
CAR-T细胞疗法的核心在于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,正常情况下,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,但癌细胞却能够通过“免疫逃逸机制”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,癌细胞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免疫逃逸,例如抗原处理和呈递机制的缺陷、T细胞耗竭、免疫原性丧失以及免疫耐受等。
CAR-T细胞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,使其表达嵌合抗原受体(CAR),从而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攻击癌细胞;CAR由单链可变片段(scFv)组成,能够识别肿瘤抗原,并通过跨膜结构域锚定在T细胞表面;一旦CAR与肿瘤抗原结合,T细胞就会被激活,释放细胞因子,引发细胞毒性反应,最终杀死癌细胞。
二、CAR的结构与设计
CAR的结构是CAR-T细胞疗法的核心所在,一个典型的CAR分子由四个部分组成:抗原特异性区域、铰链区、跨膜域和信号域。
抗原特异性区域:由来自抗体序列的可变重链(VH)和可变轻链(VL)通过接头连接而成,被称为单链可变片段(scFv),这一区域决定了CAR-T细胞能够识别的肿瘤细胞抗原。
铰链区:将scFv锚定到跨膜域,为CAR的表达和抗原结合功能提供灵活性。
跨膜域:将CAR锚定在细胞膜上,其结构会影响CAR的二聚化,从而可能影响其信号转导。
信号域:一旦CAR的scFv部分识别并结合肿瘤抗原,由共刺激结构域和信号转导结构域(如CD3ζ)共同组成的信号域就会发出信号并启动信号传导级联反应。
根据结构的不同,CAR可以分为三代,第一代CAR包含一个scFv、一个铰链、一个跨膜结构域和一个信号转导结构域,但由于其增殖能力、细胞毒性功能和持久性有限,治疗效果并不理想;第二代CAR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共刺激分子(如CD28或4-1BB),显著提高了CAR-T的增殖能力、细胞因子分泌和持久性,目前FDA批准的所有CAR-T疗法均采用二代设计;第三代CAR则包含两种不同的共刺激分子,但临床试验数据并未显示出三代和二代CAR-T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有显著差异。
除了结构设计,CAR-T细胞的生产过程也至关重要,首先,需要确定靶点,即肿瘤抗原,目前,FDA批准的CAR-T疗法主要针对CD19和BCMA两种抗原,通过基因工程技术,将CAR基因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中,然后转染到T细胞中,使其表达CAR,经过体外扩增和激活后,CAR-T细胞被重新输注回患者体内,发挥抗肿瘤作用。
三、CAR-T细胞的制备流程
在临床应用中,CAR-T细胞的制备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白细胞单采:从患者体内采集外周血单核细胞;
体外扩增和激活:在培养物中对采集的细胞进行扩增和激活,直到达到所需的T细胞数量;
转染CAR基因:使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CAR基因转染到T细胞中,修饰T细胞受体;
体外扩增:对CAR修饰的T细胞进行体外扩增,并确定修饰比例;
制剂制备:制备用于自体输注的CAR-T细胞制剂;
回输患者:将CAR-T细胞重新输注回患者体内,监测抗肿瘤疗效和不良反应。
四、CAR-T细胞疗法的临床应用
自体CAR-T细胞疗法
目前,所有获批的CAR-T细胞疗法均为自体来源,即从患者自身提取T细胞进行改造,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同种异体排斥反应或移植物抗宿主病(GvHD),自体CAR-T细胞的制备流程包括白细胞单采、T细胞的体外扩增和激活、CAR基因转染、细胞扩增以及最终的回输。
临床疗效与案例
CAR-T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,以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仑赛(Cilta-cel)为例,该疗法针对多发性骨髓瘤(MM)的BCMA靶点,采用第二代CAR-T设计,在CARTITUDE-1临床试验中,经过4线以上治疗后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,接受Cilta-cel治疗后,客观缓解率(ORR)高达98%,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缓解率达到83%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为35个月。这一数据远超其他类似疗法,如Ide-cel、Teclistamab和Elranatamab等。
CARTITUDE-4试验进一步验证了Cilta-cel在二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疗效,与标准治疗相比,Cilta-cel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(OS),中位随访33.6个月时,风险比(HR)为0.55,P值为0.0009。这一结果表明,CAR-T细胞疗法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,还可能在某种意义上“治愈”癌症。
五、CAR-T细胞疗法的不良反应及其管理
尽管CAR-T细胞疗法在治疗癌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,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,最常见的两种不良反应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(CRS)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(ICANS),CRS是由于CAR-T细胞激活后大量分泌细胞因子,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,ICANS则与CRS类似,但主要影响神经系统。
为了管理这些不良反应,临床上采取了多种干预措施,例如,使用IL-6受体抑制剂托珠单抗(Tocilizumab)和IL-1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(Anakinra)可以有效缓解CRS;此外,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(Dasatinib)也可以通过影响T细胞信号传导来降低CRS的严重程度。
六、CAR-T细胞疗法的优势与挑战
优势
高效性:CAR-T细胞疗法在某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展现出惊人的疗效,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缓解率和生存期;
一次性治疗:与传统的化疗或靶向治疗不同,CAR-T细胞疗法只需一次性输注,避免了长时间的药物治疗;
个性化治疗:自体CAR-T细胞疗法根据患者自身的细胞进行定制,减少了免疫排斥的风险。
挑战
高昂的成本:CAR-T细胞疗法的生产过程复杂,成本高昂,目前,CAR-T细胞疗法的价格普遍在数十万美元以上,这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;
生产时间长:从白细胞单采到CAR-T细胞回输通常需要8-12周的时间,在这段时间内,患者的病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;
实体瘤的突破有限:尽管CAR-T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取得了显著成果,但在实体瘤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,实体瘤的肿瘤微环境复杂,CAR-T细胞难以穿透肿瘤组织并发挥有效作用。
耐药性问题:与其他癌症治疗手段一样,CAR-T细胞疗法也存在耐药性问题,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复发或耐药现象。
七、未来的展望与挑战
通用型CAR-T细胞疗法
目前,所有获批的CAR-T细胞疗法均为自体来源,这不仅限制了治疗的可及性,还增加了生产成本和时间,未来,通用型CAR-T细胞疗法(off-the-shelf CAR-T)有望成为解决方案,通用型CAR-T细胞来源于健康供体,经过基因编辑技术去除免疫排斥相关基因,使其能够适用于更多患者,这种疗法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,还能缩短治疗时间,提高患者的可及性。
CAR-NK细胞疗法
除了CAR-T细胞疗法,CAR-NK细胞疗法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,自然杀伤(NK)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细胞,具有天然的抗肿瘤活性,与T细胞相比,NK细胞在实体瘤中的穿透能力更强,且不会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,目前,CAR-NK细胞疗法正在临床试验阶段,有望为实体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。
联合治疗策略
为了克服耐药性和提高治疗效果,未来CAR-T细胞疗法可能会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,例如,与化疗、放疗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,可以增强CAR-T细胞的疗效,此外,联合治疗还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协同作用,克服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。
八、总结
CAR-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癌症治疗手段,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,它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,精准地攻击癌细胞,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能力。如果您想了解关于CAR-T细胞疗法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可以咨询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。
扫描进患者病友群
肺癌|胃癌|肝癌|结直肠癌|胰腺癌
乳腺癌|脑瘤|淋巴瘤|儿童肿瘤等
相关推荐
收藏|乳腺癌患者《2025抗癌宝典》出炉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收藏|宫颈癌患者《2025抗癌宝典》出炉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收藏|胰腺癌患者《2025抗癌宝典》出炉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【淋巴瘤新药】新一代靶向药TQB3702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超六成患者病情缓解!我国首款EGFR e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收藏|肝癌患者《2025抗癌宝典》出炉!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