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临床肿瘤护理杂志》盖章认证:电场疗法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开启逆袭通道
《临床肿瘤护理杂志》盖章认证:TTFields电场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成功案例
胶质母细胞瘤(GBM)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,给患者生命带来极大威胁。长久以来,医学界全力探索,形成了一套标准治疗方案:先通过手术最大限度安全切除肿瘤,随后同步开展放化疗,最后实施辅助化疗。然而,即便医护人员与患者全力抗争,这套传统治疗方案仍难以彻底攻克胶质母细胞瘤。
如今却迎来了转机,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批准后,肿瘤电场疗法(TTFields)作为一种创新治疗手段,打破了传统治疗的局限,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。
值得振奋的是,《临床肿瘤护理杂志(CJON)》报道了两例运用肿瘤电场疗法(TTFields)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经典案例。这不仅是医学研究上的成功记录,更是照亮癌症治疗道路的明灯,预示着在抗癌之路上,更多患者有望获得更便捷、副作用更小的抗癌选择。
▲截图源自“ONS”
《临床肿瘤护理杂志》重磅:电场疗法让复发与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治疗迎来曙光
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,《临床肿瘤护理杂志(CJON)》报道的这两个典型案例,以供癌友们参考。
患者1: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
患者1是一位28岁的男性,他在工作时突发癫痫,被送往急诊室后,癫痫再次发作,且意识恢复缓慢。磁共振成像(MRI)扫描显示,其右侧颞叶和顶叶交界处存在病变(详见下图)。通过高剂量类固醇和左乙拉西坦(Keppra®)稳定病情后,患者接受了开颅手术和肿瘤切除术,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胶质母细胞瘤。
术后一个月,患者开始接受放化疗,休息一个月后,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替莫唑胺(TMZ)辅助化疗。6年后,患者因右手间歇性颤抖复查MRI,扫描显示原始肿瘤床内出现一个2.2cm×1.5cm的增强组织区域,疑似肿瘤再生。第二次开颅切除术后,病理学家确认切除组织为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,并判断可能伴随放射后变化。
神经肿瘤科团队综合讨论多种治疗方案,包括临床试验。最终,患者选择接受肿瘤电场疗法(TTFields)治疗。令人欣喜的是,开始使用电场疗法(TTFields)治疗七个月后,患者恢复良好。
▼患者1电场疗法治疗前后的MRI对比
▲图源“CJON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患者2: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
患者2是一位63岁的女性,最近出现拖着左脚走路,且频繁撞到墙上。脑部MRI扫描显示,其右侧顶枕叶存在一个大的环状增强病变,伴有中央坏死和相关血管源性水肿(详见下图)。患者当天接受减压开颅手术,病理分析确诊为胶质母细胞瘤。
在几乎完全切除肿瘤后,患者接受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放化疗。放疗结束后,患者左腿无力复发,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腔内出现大囊肿,左侧中央前回存在占位效应,与神经系统症状相符。患者再次接受开颅手术进行囊肿减压。神经肿瘤委员会审查影像学和病理标本后,确认肿瘤未复发,建议继续标准治疗。随后,患者开始接受辅助TMZ治疗+电场疗法(TTFields)联合治疗。
目前,患者即将完成一年的辅助治疗,仍能全职工作,生活质量较高。患者表示:“在治疗期间为数不多能由我掌控的事情中,电场疗法(TTFields)完全在我的掌控之中。”未来,她很可能继续接受TTFields治疗,甚至在辅助化疗结束后也会坚持。
▼患者2电场疗法治疗前后的MRI对比
▲图源“CJON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肿瘤电场疗法:可随身穿戴的抗癌黑科技
电场疗法(TTFields)是一种便携、无创的局部物理疗法,通过在患者的皮肤表面放置特制的绝缘电极贴片,产生特定频率的低强度、中频电场,可穿透皮肤和身体组织,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,来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,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。
TTFields早在2015年就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批准,用于治疗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(GBM),此后又相继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(rGBM)、恶性胸膜间皮瘤。此外该疗法还可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、胰腺癌、胃癌、肝癌、卵巢癌等颅外肿瘤。
美国生物技术公司Novocure开发了一款肿瘤电场治疗产品(Optune),第二代Optune®设备重量仅为1.2公斤,于2016年获得批准,这一改进使患者能够在继续接受TTFields治疗的同时,继续正常的日常活动(详见下图)。
▼Optune®组成及佩戴示例图
▲图源“MDPI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注:Optune® TTFields传输系统的组成:电场发生器①、换能器阵列②、插入电源和电源线③、便携式电池和充电器④、连接线⑤、连接盒⑥、肩包和肩带⑦等结构。
小编寄语
胶质母细胞瘤(GBM)治疗长期停滞不前,肿瘤电场疗法(TTFields)的问世,如同给绝境中的患者点亮了希望的灯塔。TTFields作为无创物理疗法,可居家使用,不仅治疗效果显著,还能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抗癌,实现治疗生活两不误。此外,其副作用轻微,极大提升了治疗安全性,为患者提供了兼具安全与高效的新选择,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治疗预期与生活质量。
除美国获批的TTF电场疗法外,日本推出了名为“ECCT(电容式癌症治疗)”的升级版电场疗法。该疗法已获日本再生医疗法和欧洲CE认证认可,作为癌症辅助治疗手段,可有效预防癌症复发、延长患者生存期。相比传统TTF电场疗法,ECCT疗法优势显著:采用非接触式电容电极技术,避免直接接触皮肤,减少皮肤副作用;价格亲民,极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;穿戴时间大幅缩短,仅为TTF治疗的三分之一左右,在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的同时居家治疗;还能与化疗、靶向治疗等联合使用,发挥协同效应,显著增强抗癌效果,可广泛应用于脑胶质母细胞瘤、肺癌、胰腺癌、胃癌等多种癌种的治疗。
如果您也想寻求电场疗法帮助,可将治疗经历、近期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,提交至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,进行初步评估。
参考资料
[1]Schwartz M A,et al.Rationale and Background on Tumor-Treating Fields for Glioblastoma[J]. Clinical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, 2016, 20(5).
https://www.ons.org/publications-research/cjon/20/5/supplement-october-2016-glioblastoma-treatment/rationale-and
扫描进患者病友群

肺癌|胃癌|肝癌|结直肠癌|胰腺癌
乳腺癌|脑瘤|淋巴瘤|儿童肿瘤等

相关推荐

早期甲状腺癌术后五年生存率超99%,来看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国研四代靶向药横空出世!EGFR肺癌患者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【EGFR药物】新一代靶向药WSD092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早期肾癌术后五年生存率超95%?这么做预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近1/3患者长生存突破4.5年!AGS-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早期肾癌术后五年生存率超95%,五大防复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