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大权威杂志联合发声:益生菌大幅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、降低死亡风险
益生菌抗癌吗?两大权威杂志联合发声:益生菌大幅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、降低死亡风险
在人体免疫系统中,除了我们熟知的淋巴组织外,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人体重要免疫器官,那就是“肠道”,人体70%左右的免疫细胞都聚集于此。若将人体视为一个“微生物王国”,那么肠道相当于“大都市”般的存在,其内蕴含百万亿的微生物群(包括真菌、病毒、细菌等),它们提供并维持宿主的健康,而这其中95%以上就是益生菌。
目前,利用肠道菌群进行肿瘤治疗主要有三种方式:口服益生菌、饮食干预以及粪便微生物群移植(FMT)。多项研究表明,益生菌具有抗肿瘤作用。例如,益生菌有助于降低癌症死亡风险(《Blood》),同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(《临床肿瘤学杂志》)。
益生菌的前世今生,开启全新抗癌模式
肠道中的天然菌群大部分由益生菌构成,其中乳酸菌较为常见,此外还涵盖肠球菌、迷走球菌、魏斯氏菌、明乳球菌、链球菌、四联球菌、双歧杆菌、肉杆菌、酒球菌、片球菌、乳杆菌、大肠杆菌以及酵母菌等。需要注意的是,同一物种的细菌并非都具备相同特性,且可能会对生物体产生不同影响,而且并非所有菌株都属于益生菌范畴。
益生菌是一类“活的、非病原性微生物”,在适量摄入的情况下,可为宿主提供多种有益影响。早在益生菌被明确认知之前,奶酪、面包、葡萄酒、啤酒等发酵产品就因其具备营养和治疗功效而被广泛应用。
早期对于益生菌的研究,主要聚焦于其作为食品或膳食补充剂时所发挥的营养作用。然而,近期的研究重点则转向了益生菌在医学和治疗领域的功能,其中在癌症领域的作用尤为突出。益生菌在癌症防治方面的作用广泛,其抗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
1、多项研究显示,益生菌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,对改善肝癌、肺癌、肾癌、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种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,有望成为癌症和免疫治疗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。
2、微生物群可参与多种癌症的致癌进程,妇科癌症便是其中之一。以宫颈癌为例,菌群失调已被证实会通过影响人乳头瘤病毒(HPV)的感染、清除及持续状态,进而影响HPV感染情况,同时还会通过改变TGFβ1等免疫系统蛋白的水平,对宿主免疫反应产生影响。
3、益生菌还可用作辅助药剂,以增强或调节其他诊断和治疗手段的效果。例如,全身化疗常引发腹泻这一副作用。研究表明,益生菌丁酸梭菌能够减轻肺癌患者因化疗导致的腹泻症状,同时缓解全身炎症反应。
丁酸梭菌CBM588发力,癌症死亡风险下降
全球知名期刊《Blood》杂志报道了一项关于丁酸梭菌CBM588的随机开放标签试点研究(NCT03922035),该研究旨在确定CBM588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(HCT)患者中的安全性、可行性、生物活性以及初步疗效。
▲截图源自“Blood”
本次共入组36例癌症患者,平均年龄为66岁(范围:34-77岁)。HCT的适应症为白血病(n=22)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(MDS,n=5)、淋巴瘤(n=3)、骨髓瘤(n=3)或其他(n=3)。除一名患者外,其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以氟达拉滨/美法仑为基础的减低强度预处理(RIC)方案,并且采用他克莫司/雷帕霉素为基础的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(GVHD)。
结果显示:接受丁酸梭菌CBM588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,100天非复发死亡率(NRM)为0%(治疗组)vs6.7%(对照组)。此外,使用CBM588的14名患者中,有3名(21.4%)出现总体2-4级GVHD;未使用CBM588的16名患者中,有6名(37.5%)出现总体2-4级GVHD。
总之,上述数据证明了在移植围期使用CBM588的可行性和安全性,这与对肠道微生物群预期的生物学影响相关,同时也是接受RIC-HCT的老年人群中,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(GI-GVHD)发病率降低以及HCT结果改善的早期积极迹象。
▼对照组与治疗组Shannon多样性指数比较
▲图源“Blood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益生菌显著提升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
《临床肿瘤学杂志》近期报道了一项关于“益生菌对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”的临床研究。该研究共纳入22名患者,平均年龄为64.5岁,其中男性占77%,女性占23%。癌症分期情况为IV期(68.18%),III期(4.55%)、II期(18.18%)、I期(9.09%)。患者合并症包括:糖尿病(31.82%)、高血压(40.91%)、其他疾病(22.73%)。在治疗方案方面,81.81%的患者接受抗PD-L1治疗,18.18%的患者接受抗PD-1治疗。此外,40.91%的患者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,另40.91%的患者接受质子泵抑制剂作为辅助治疗。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.13个月。
结果显示:晚期癌症患者与早期或局部晚期癌症患者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,具体为:疼痛(KWS:4.091,p值:0.043)、呼吸困难(KWS:4.355,p值:0.037)、食欲不振(KWS:4.091,p值:0.043)、便秘(KWS:3.971,p值:0.046)、腹泻(KWS:4.355,p值:0.037)方面,均存在显著差异。。
在不同癌种方面,肝细胞癌患者和肾癌患者在第1天的总评分存在显著差异(KW:4.47,p值:0.0344),但其余评分无差异。
此外,研究还发现年龄与社会功能(Spearman:-0.73,p值:0.033)以及疼痛的出现(Spearman:-0.73,p值:0.04)之间呈现负相关性。
▲截图源自“ASCO”
综上,在本研究过程中,我们观察到患者的症状有所减轻,其身体功能以及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提升。这一结果表明,正在接受主动免疫治疗的患者,有可能从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中获益。
小编温馨提示
癌症患者在使用益生菌时,需要慎之又慎。建议在专业营养师或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人员的指导下,尽可能选择针对患者自身病情的“私人订制”版个体化益生菌,此类益生菌针对不同病种筛选出的特定菌种组成,可辅助肠道建立起优势菌种架构,并重整肠道环境,排除毒素及有害菌,促进病情的显著改善,以达到预期的应答水平。如果您还想了解定制益生菌或益生菌的更多内容,可通过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,咨询权威的营养专家。
参考资料
[1]Sandhu K S,et al.A randomized open label pilot study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miyairi 588 (CBM588) in recipients of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[J]. Blood, 2021, 138: 334.
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0006497121023314
[2]González Espinoza I R,et al.Effect of probiotics on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 undergoing immunotherapy[J]. 2024.
https://ascopubs.org/doi/10.1200/JCO.2024.42.16_suppl.e24148
扫描进患者病友群

肺癌|胃癌|肝癌|结直肠癌|胰腺癌
乳腺癌|脑瘤|淋巴瘤|儿童肿瘤等

相关推荐

早期甲状腺癌术后五年生存率超99%,来看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国研四代靶向药横空出世!EGFR肺癌患者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【EGFR药物】新一代靶向药WSD092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早期肾癌术后五年生存率超95%?这么做预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近1/3患者长生存突破4.5年!AGS-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早期肾癌术后五年生存率超95%,五大防复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