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查看无癌家园网

咨询电话:400-626-9916

无癌家园

400-626-9916

扫描二维码
分享本文章

8年无进展生存!电场疗法联合化疗为患者带来突破性长效缓解,肿瘤显著缩小

文章作者:小编 浏览次数:发表时间:2025-04-22 14:39:07

  电场疗法联合化疗治疗胸膜间皮瘤,为患者带来突破性长效缓解,肿瘤显著缩小,8年无进展生存

  胸膜间皮瘤是一种起源于肺胸膜的罕见恶性肿瘤,患者常因确诊时已处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阶段而预后较差。

  如今,一项无需频繁往返医院的抗癌新技术——肿瘤电场疗法(TTFields)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选择。患者只需佩戴特制“电场帽”或穿戴贴身设备,通过低强度交变电场即可实现居家抗癌。

  近日,《Current Problems in Cancer》杂志发表的STELLAR研究病例报告显示,两名胸膜间皮瘤患者接受肿瘤电场疗法联合化疗后,均获得了突破性长期无进展生存:其中1例患者在8年随访后仍无疾病进展,另一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亦显著延长。

  Current Problems in Cancer杂志

  ▲截图源自“ScienceDirect”

  电场疗法联合化疗,助两例胸膜间皮瘤患者肿瘤显著缩小,一例患者随访8年病情仍无进展

  病例一是一位63岁的男性患者,有胃癌家族史,2015年9月因右侧胸痛就诊。患者无基础合并症,但有5包年吸烟史及职业性石棉接触史。胸部X光片提示右侧少量胸腔积液,经胸腹部增强CT扫描显示同侧胸膜内膜增厚(主要位于胸腔下1/3)伴纵隔淋巴结肿大(图1A)。18F-FDGPET-CT(18F-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-CT)显示,右后下胸膜(SUV最大值3.0)及纵隔区(双侧肺门、隆突下、气管旁淋巴结,SUV最大值9.2)示踪剂摄取,与CT结果一致。确诊为双相性胸膜间皮瘤,临床分期为IV期(T2N3)。2015年10月,患者入组STELLAR研究,接受持续胸腔TTFields治疗,同时联合6个周期的化疗。

  结果显示:2016年2月治疗结束后,增强CT及18F-FDG PET-CT显示胸膜病变几乎完全消失,仅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持续存在(图1B)。患者继续接受STELLAR研究的维持性TTFields治疗至2018年7月研究结束,期间未出现疾病进展。2023年11月最新随访显示,患者仍维持病情缓解,这也意味着,该患者在8年随访后仍无疾病进展!

  值得一提的是,患者对TTFields设备的依从性良好,每日使用中位数≥18小时(符合Novocure2023年标签建议),后以个性化方案持续治疗至2021年2月,总治疗时长64个月。

  ▼病例1的胸部和腹部增强CT扫描及18F-FDGPET-CT扫描

  电场疗法治疗胸膜间皮瘤的效果

  ▲图源“ScienceDirect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
  注:

  ①图A:入组STELLAR研究时的基线疾病(红色箭头表示胸膜增厚)。

  ②图B:接受4.5个月STELLAR研究治疗(持续TTFields治疗和6个疗程化疗;黄色箭头表示胸膜增厚消退)后的疾病缓解。

  ③图C:入组STELLAR97个月后,在接受维持性TTFields治疗期间疾病持续缓解。

  病例二是一位52岁的男性患者,因吞咽困难伴左胸痛就诊,无基础合并症,有石棉暴露史。经电视辅助胸腔镜活检及胸膜固定术后,CT确诊为左胸膜间皮瘤(上皮样亚型,cT3cN2,IIIB期),结节性纵隔肿块压迫食管(图3A),导致吞咽困难及疼痛。2015年10月,患者入组STELLAR研究,接受胸部持续TTFields治疗(150kHz)+6周期联合化疗。

  结果显示:治疗第1周后,患者主诉胸痛和吞咽困难立即改善。按方案在第2、4、6周期化疗后行CT评估,结果显示病情稳定,淋巴结肿块及胸膜病变略有缩小,胸腔积液完全吸收(图3B-D)。7.5个月及14个月随访CT显示病情持续稳定(图3E-F)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患者对TTFields治疗联合化疗耐受性良好,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意外毒性,且设备使用未影响日常生活,可正常参与体育活动。完成初始治疗后,患者持续接受维持性TTFields治疗,平均每日使用≥18小时。

  ▼病例2的胸部和腹部增强CT扫描

  电场治疗胸膜间皮瘤的效果

  ▲图源“ScienceDirect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
  注:

  ①图A:进入STELLAR研究时的疾病状态(红色箭头表示治疗开始时的肿瘤)。

  ②图B-D:接受4.5个月研究治疗(肿瘤电场治疗和6个周期的化疗;橙色箭头表示肿瘤正在缩小)。

  ③图E-F:接受维持性肿瘤电场治疗,橙色箭头表示肿瘤正在缩小。

  肿瘤电场疗法:可随身佩戴的抗癌黑科技

  电场疗法(TTFields)是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抗肿瘤治疗方法,通过覆盖在皮肤上的电极阵列,向肿瘤部位施加低强度(1~3 V/cm)、中频(100~300 kHz)交变电场,可以破坏癌细胞存活和增殖所必需的细胞过程,最终达到抑制癌细胞扩散和转移的目的,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批准,用于新诊断或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(GBM)、恶性胸膜间皮瘤(MPM)的治疗。

  此外,许多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表明,TTFields可以抑制多种实体肿瘤的生长和进展,如胶质母细胞瘤、非小细胞肺癌、间皮瘤、肝细胞癌、卵巢癌等,有助于减缓肿瘤生长,延长患者生存期。

  电场疗法的组成与抗癌优势

  电场疗法(TTFields)通过便携式医疗设备,非侵入性地将电场传送至肿瘤部位,该设备由场发生器、放置在患者皮肤上的阵列等组成(详见下图)。

  ▼电场疗法组成及佩戴示例图

  电场治疗设备

  ▲图源“MDPI”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
  注:以躯干阵列布局为例,不同癌种电场疗法的放置部位有所差异。

  电场疗法具有使用方便的独特优势,可在家中佩戴使用并完成治疗,避免了癌症患者频繁跑医院的困扰,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。此外,由于 TTFields 选择性地针对癌细胞的不同特性,例如分裂速度和形态,因此健康细胞基本上不受影响。

  中国患者如何寻求电场疗法帮助

  目前中国患者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,寻求电场疗法的帮助:

  1、在医院接受正规治疗:电场疗法目前已在美国、日本、中国等多个国家获批上市,国内患者现可前往指定医院进行正规治疗(但国内电场疗法目前价格较高,具体可咨询医学部)。

  2、参加临床试验:电场疗法虽已获批上市,但在全球范围内,仍属于前瞻性治疗,目前国内和国外都开展了大量的临床试验,患者可通过医学部,了解详细的入排标准或进行初步评估。

  3、寻求日本ECCT疗法帮助:日本电场疗法被称为ECCT,是依据电场原理研发的,与美国TTF电场疗法相比,暂时缺少大型的临床试验数据。但相较于昂贵的TTF,日本ECCT设备的费用相对较低(约9万人民币/套),穿戴时间是TTF治疗的1/3左右,国内患者可购买回国内长期使用。

  综上,癌友们可根据自身病情、经济状况等综合因素,进行合理选择,也可致电医学部,了解电场疗法的更多讯息。

  小编寄语

  肿瘤电场疗法作为一种可居家使用的无创的物理疗法,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,不仅治疗效果喜人,而且能随身佩戴,实现随时随地抗癌的效果。目前除了美国获批的TTF电场疗法外,日本还有一款名为“ECCT(电容式癌症治疗)”的升级版电场疗法,已被日本再生医疗法批准,并被欧洲CE认证批准,作为癌症的辅助治疗,用于预防癌症复发,延长患者的生存期。

  与传统的TTF电场疗法相比,日本升级版的ECCT疗法采用非接触式的电容电极技术,无需直接接触皮肤,可有效避免皮肤副作用;而且价格更加低廉,穿戴时间是TTF治疗的1/3左右,可居家治疗,几乎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;还可与化疗、靶向治疗等方法联合使用,显著增加抗癌效果,用于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、肺癌、胰腺癌、胃癌等多款癌种。如果您也想寻求电场疗法帮助或了解更多讯息,可将治疗经历、近期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,提交至医学部,进行初步评估。

  参考资料

  [1]Ceresoli G L,et al.Pleural mesothelioma: Long-term progression-free survival with Tumor Treating Fields (TTFields) therapy case reports[J]. Current Problems in Cancer: Case Reports, 2025, 17: 100342.

  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2666621924000632

扫描进患者病友群

帮助广大患者在抗癌之路上少走/不走弯路,最终成功战胜病魔!

肺癌|胃癌|肝癌|结直肠癌|胰腺癌
乳腺癌|脑瘤|淋巴瘤|儿童肿瘤等

肿瘤新药临床试验
囊括456+新药,覆盖肺癌,胃癌,肝癌,乳腺癌等多种肿瘤新药免费用药,每一个新药都是一份希望!
立即申请

相关推荐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会议通知|2025年4月26日肝胆胰肿瘤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【抗BTLA单克隆抗体】新一代靶向药JS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8年无进展生存!电场疗法联合化疗为患者带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新型LV20.19 CAR-T在此类恶性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肠癌患者找到"重生密码&quo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绝境逆袭!NY-ESO-1 TCR-T疗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