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查看无癌家园网

咨询电话:400-626-9916

无癌家园

400-626-9916

扫描二维码
分享本文章

阿西替尼+派姆单抗(K药、健痊得)升级为晚期肾癌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案

文章作者:全球肿瘤医生网 浏览次数:发表时间:2019-02-18 18:31:53

  阿西替尼+派姆单抗(K药、健痊得)升级为晚期肾癌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案

  2012年1月27日,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阿昔替尼获FDA批准上市,用于既往接受过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者细胞因子(白介素-2、干扰素α等)治疗失败的晚期肾癌患者,简言之,阿昔替尼是晚期肾癌的二线治疗选择。

  FDA批准肾癌新的一线治疗方案

  近日,在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统癌症研讨会(ASCO GU)上,美国默克公司报告了关键的3期临床试验KEYNOTE-426的结果。该试验研究抗PD-1单抗Keytruda(K药)与辉瑞公司的阿昔替尼(酪氨酸激酶抑制剂)联合用于晚期肾细胞癌(简写RCC,肾癌的主要类型)的一线治疗。 这些数据发表在《新英格兰医学》杂志上。与舒尼替尼相比,这是第一个显著改善总生存期(OS)、无进展生存期(PFS)和客观缓解率(ORR)的联合用药方案。 所有IMDC(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盟)亚组的结果均一致,包括高风险、中等风险和低风险组,无论PD-L1表达如何。

  KEYNOTE-426的首席PI Thomas Powles博士表示,“RCC具有较强的侵袭性,并伴有长期预后不良,晚期RCC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足10%。KEYNOTE-426公布的生存数据为晚期肾细胞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。”

  FDA已根据KEYNOTE-426的结果,授予K药与阿西替尼联合一线治疗RCC患者的补充生物制剂许可申请(sBLA)优先审评资格。

  关于阿昔替尼

  阿昔替尼是VEGFR、Kit、PDGFR、RET等多靶点的、抗血管生成为主的小分子抑制剂。阿昔替尼通过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(VEGFR)受体通路抑制血管生成,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,已于与2015年4月29日获CFDA批准在中国上市!

  阿昔替尼简易说明书

  英文名: axitinib (Inlyta®)

  商品名: 英利达

  印度官方价格参考: 英利达1mg:18400卢比(约2000元人民币)

  英利达5mg:84000卢比(约9130元人民币)

  靶点: 英利达靶点VEGFR-1、VEGFR-2、VEGFR-3、c-KIT

  治疗: 英利达2012年1月27日被FDA批准上市,英利达用于其它系统治疗无效的晚期肾癌

  参考用量: (1)英利达开始剂量为5mg口服每天2次。可根据个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调整剂量。

  (2)约间隔12小时给予英利达剂量有或无食物。

  (3)英利达应与一杯水整片吞服。

  (4)如需要强CYP3A4/5抑制剂,减低英利达剂量约半量.

  (5)对中度肝受损患者,减低英利达开始剂量约半量。

  不良反应: 英利达最常见(≥20%)不良反应是腹泻,高血压,疲乏,食欲减低,恶心,发音障碍,手-足综合征,体重减轻,呕吐,乏力,和便秘。

  除了肾癌之外,阿昔替尼还被尝试用于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、恶性黑色素瘤和鼻咽癌等瘤种,并且,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。

  1、肾癌

  阿昔替尼获批用于治疗晚期肾癌

  阿昔替尼获批用于治疗晚期肾癌,是基于一项723人的头对头3期临床试验:对索坦治疗失败的晚期肾癌患者进行1:1分组,阿昔替尼和多吉美组。阿昔替尼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明显延长,8.3个月对比5.7个月,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35%,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意义。阿昔替尼组最常见的3-4级副作用主要是:高血压、腹泻、乏力;而多吉美组最常见的3-4级副作用主要是:手足综合征、高血压、腹泻。在阿昔替尼组,是20.7个月对比12.9个月。

  2、神经内分泌瘤

  阿昔替尼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II期临床试验数据

  阿昔替尼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的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,入组的30名晚期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,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26.7个月,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5.3个月,总的疾病控制率为73%,大部分患者肿瘤有所缩小,1名患者达到了客观缓解。主要的副作用依然是高血压。

  3、恶性黑色素瘤

  阿昔替尼联合化疗用于治疗BRAF野生型的恶性黑色素瘤

  阿昔替尼联合化疗用于治疗BRAF野生型的恶性黑色素瘤,也有II期临床试验数据。对于接受其他治疗失败的BRAF野生型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,接受阿昔替尼联合卡铂+紫杉醇治疗后,8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,有效率为22.2%,20名患者肿瘤稳定,总的控制率为77.8%,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.0个月。

  4、鼻咽癌

  阿昔替尼治疗晚期鼻咽癌的II期临床试验数据

  在《临床癌症研究》杂志上,公布了阿昔替尼治疗晚期鼻咽癌的II期临床试验数据。40名复发难治的晚期鼻咽癌患者,平均已接受了3种不同方案治疗。给予阿昔替尼单药治疗后,中位随访了28.3个月。37名患者疗效可评价,3个月的时候临床获益率为78.4%,6个月的时候获益率达到43.2%,1年生存率为43%。3-4级不良反应主要是:高血压(8%)、体重下降(5%)、和疼痛(5%)。

  写在最后

  全球肿瘤医生网提醒各位患者:肾癌患者到底能不能用阿昔替尼进行治疗,一定听取权威专家的意见,结合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,选定最佳的治疗方案,肿瘤的治疗一定是依托于权威医院及权威专家的正规治疗。

  肾癌专家介绍

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主任

  擅长领域:恶性黑色素瘤、肾癌、膀胱癌、前列腺癌、肾上腺肿瘤综合治疗。

  专家介绍:国内著名的肿瘤内科学专家,研究方向为泌尿系肿瘤和皮肤恶性肿瘤,特别是对亚洲黑色素瘤的研究,推动并引领了中国黑色素瘤的规范化治疗。这些研究与推广使我国在国际黑色素瘤领域或同步于国际领先水平。

  任职:北京肿瘤医院、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副院长,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,肾癌黑色素瘤内科主任。

  专长:肾癌、黑色素瘤、膀胱癌、前列腺癌、肾上腺肿瘤综合治疗。

  迦南门诊出诊时间:周三上午

  全球肿瘤医生网可协癌症患者申请专家会诊,详情致电400-626-9916或点击在线咨询。

  参考来源

  1.https://www.thelancet.com/journals/lanonc/article/PIIS1470-2045(13)70093-7/fulltext

  2. https://erc.bioscientifica.com/view/journals/erc/23/5/411.xml

  3. 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bjc2014541

  4. http://clincancerres.aacrjournals.org/content/24/5/1030

  5.https://www.onclive.com/conference-coverage/gu-2019/dr-choueiri-discusses-avelumabaxitinib-data-in-rcc

扫描进患者病友群

帮助广大患者在抗癌之路上少走/不走弯路,最终成功战胜病魔!

肺癌|胃癌|肝癌|结直肠癌|胰腺癌
乳腺癌|脑瘤|淋巴瘤|儿童肿瘤等

肿瘤新药临床试验
囊括456+新药,覆盖肺癌,胃癌,肝癌,乳腺癌等多种肿瘤新药免费用药,每一个新药都是一份希望!
立即申请

相关推荐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2024年5月15日国家药监局批准氟唑帕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2024年八月九月新增的四款备受瞩目的抗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9.18 愈见大"CAR&qu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"髓"心守护,携手同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2024年6月18日国家药监局批准恩立妥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

难治的稀有突变型就要用“特效药”!我国自主研发JMT-101再战非小细胞肺癌

9.14 全球找新药第八期|又一款泛癌种

EGFR突变型患者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约占30%,在欧美患者中约占10%~20%,在亚洲患者中占比超过50%,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二大致癌驱动因素。...

全球肿瘤医生网 2020-08-05